Page 10 - 性別平等與媒體報導_電子書
P. 10

專文一

              如得其情,如何守望?
                    節取信於眾,以及查證追索案件進度之間,持續報導民眾的謾
                    罵、轉載網路上人云亦云的案情,看似更新實況,然而也容
                    易因為詳盡轉傳網友肉搜舉措,煽動了大眾,侵犯未成年者隱
                    私。如何提供未成年者加強學習情感教育的機會 ? 網友公審,
                    固然是新聞來處,也常引發社會慣常反應,新聞媒體守門,可
                    加強對於學校、社會對於後續情感教育、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的
                    追蹤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霸凌新聞的省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霸凌指的是透過語言、肢體或其他暴力,對於他人的性
                    特徵、性別特質、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進行貶抑、攻擊或威脅的
                    行為。霸凌可以是日常言語侮辱、排擠、語言攻擊的騷擾,到
                    輕微或嚴重的暴力,這都影響著多元性別特質和多元性傾向學
                    生的受教權和校園生活。2017 年上半年,當時台灣同志諮詢
                    熱線協會跨性別小組負責人蔡瑩芝曾經因為該時有關登山女領
                    隊因帳篷燒毀而尋求協助下山的新聞報導投書報端。新聞報導
                    中的領隊未經申請就登山,然而,該時新聞內容卻聚焦當事人
                    的性別。正因為多家媒體競相報導,本與事件本身無涉的當事
                    人性別,就成了社會注目的焦點。蔡瑩芝提問「究竟登山事件
                    與性別身份的關聯何在?」投書強調,在性別表現越多元開放
                    的社會,性少數越不需要隱藏身份;反過來說,當社會中有人
                    需要強固地隱藏性傾向或性別身分的時候,這正表示他身處的
                    社會不夠友善、無法包容,也才會時時發生因為性別身份而生
                    的差別待遇。新聞媒體越是強逼強問當事人性別,當事人越是
                    閃躲。究竟人為什麼必須跟社會交待自己的性向呢? 2019 年
                    五月「台灣女登山家詹○○攻頂聖母峰」,臺灣多家網路新聞


               8 8
   5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